煦雨栈梦

煦雨栈梦



社会进步幼稚论

coax · 2025-01-27 · 24782浏览 · 红色春秋,理论研究


最近在网上总看到一段话:

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

实际上这段言论早在四年前就出现在了网络上,甚至人民日报都曾转载。

人民日报评论

但向前追溯,这段话有抄袭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之嫌疑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原文如下:

你反对国民党,若以为他的行动或态度有什么错误,那你就应该来纠正他,来补救他,而不应该因此就反对他,破坏他,甚至不惜因破坏中国国民党,以破坏国家整个的生命!谁都知道破坏国家整个的生命,就是破坏你本身以及你世代子孙永久的生命,这个关系太大了。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乍一看,这两段话都似乎在倡导积极作为与个人担当。然而深入剖析其背后逻辑,到有些“道德绑架”的滋味。

从马列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段话都过度简化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的真正动力视而不见,马克思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根本问题绝非个体之努力就能轻易化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晰阐明:
社会的经济基础主导着上层建筑;社会矛盾与问题根源深深嵌于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之中。

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统治阶级凭借经济与政治手段牢牢把握权力与资源。普通民众即便全力以赴,仅靠个体行为也难以撼动社会的根本格局。

所以,仅仅高喊建设祖国这类空洞口号事实上是对阶级对立与制度固化现实的忽视,未能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内核。再看觉得政府不好就去考公务员(个人纠正补救党国)这一论调,实际上公务员制度(党国一体)乃是维系现有体制稳定运行的关键部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指出:
国家并非中立存在,而是统治阶级手中用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暴力工具。
在既定的政治体制框架下,个体进入政府(党国)体系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政府的阶级属性。即便某些公务员(党国一体化反对者)怀揣着改良社会(党国)的理想,也极易在既有体制的重重束缚下难以开展具有根本性的改革举措。真正的改革需要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汇聚参与,而非仅仅寄希望于个体跻身官场。至于若觉得人民素质有待提高就从自身做起,成为高素质公民这一观点未免过于理想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深受经济条件、阶级地位以及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诚然,个体追求高素质难得可贵,但当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社会机会存在巨大落差时个体的努力往往难以冲破阶级与资源的制衡,故要切实提升全社会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体制改革乃至文化革命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以此推动全社会的共同进步而非单纯依靠个体的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个体的单打独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离不开集体力量的凝聚以及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强调:
社会发展与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广泛的社会实践以及强大的集体力量来达成的,绝非仅靠个体的孤立努力,唯有在深刻变革社会制度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全面的社会进步与人民的彻底解放!





comment 评论区

添加新评论





  • ©2025 bilibili.com

textsms
内容不能为空
account_circle
昵称不能为空
email
邮件地址格式错误
web
beach_access
验证码不能为空
keyboard发表评论


star_outline 咱快来抢个沙发吧!




©2025 煦雨栈梦

鲁备88888888


Theme Romanticism2.1 by Akashi
Powered by Typ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