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雨栈梦

煦雨栈梦



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

coax · 2024-03-20 · 21819浏览 · 政史,经济民生,红色春秋


摘录
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革命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人被逼跳楼、小资的生命也朝不保夕的年代,毛泽东时代的进步是许多人做梦也不敢想象的。

前面分别介绍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一般居民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来说,人均预期寿命往往更能反映大多数人口真实的生活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反映一个国家人口在营养、健康、教育、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统计概念明确,不会受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变化的影响,而且不会像人均收入指标那样被极少数富人或穷人的收入水平显著拉高或拉低。

下表说明了1965年至1975年间若干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的情况。数据来源仍然是世界银行。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表中数据都做了四舍五入的处理以后,取整数:

人均寿命

与物质消费、经济增长等指标不同,人均预期寿命突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给绝大多数人民带来的实际好处以及巨大的优越性。

1965年至1970年,也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五年,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跃进了10岁!1970年至1975年,又增加了五岁。十年间,累计增加了15岁。这个增长幅度超过了同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奇迹。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致与缅甸、巴基斯坦相当,超过印度约5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巴基斯坦9岁,超过缅甸11岁,超过印度13岁。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岁。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南朝鲜8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赶上了南朝鲜,达到了美国在五十年代时期的水平。

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革命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人被逼跳楼、小资的生命也朝不保夕的年代,毛泽东时代的进步是许多人做梦也不敢想象的。





comment 评论区

添加新评论





  • ©2025 bilibili.com

textsms
内容不能为空
account_circle
昵称不能为空
email
邮件地址格式错误
web
beach_access
验证码不能为空
keyboard发表评论


star_outline 咱快来抢个沙发吧!




©2025 煦雨栈梦

鲁备88888888


Theme Romanticism2.1 by Akashi
Powered by Typecho